因為從前的一位學生請我幫忙訂自由行的機位,遇到了對於機票浮動票價的解釋,突然心血來潮想打一篇對於如何將機票的狀況解釋給非相關從業人員或是一般消費者的白話文(我已經儘量了)

機票的購買,沒有什麼叫做買貴退差價的(至少現在應該還沒有) 也沒有什麼叫做早買早享受的道理,因為早買晚買不影響你開始享受所購買商品的時間,也就是你搭飛機的時間;那票價呢?因為航空公司營運牽扯到相對高單價的成本,以及有別於搭乘公車、火車、高鐵等雖同為交通運輸模式有更多變動性跟不確定性,因此在機票票價規定上又有千奇百種變化。

我開始來試著用簡單方式來說明票價的結構,但我要先說我下面的說法都是可能的假設舉例,不見得是真實的狀況或是每次狀況都是一樣的,只是想用這樣的說法來讓人可以想像所謂的浮動票價的概念。

一架飛幾假設280個經濟艙座位,30個商務艙座位,我們先來討論經濟艙,在這280個經濟艙座位裡,我們用假設航空公司可能會把這個數字切割成許多不同的計價方式來解釋,我指的是切割數字,並不是座位位子切割,跟坐在飛機上哪個位子並不一定有直接相關,而這就是一般大眾有時候會聽到的艙等不同,但這艙等不是指一般人所理解的經濟艙商務艙的差別,而是像把280個經濟艙座位數切割如下:

40N
50V
60K
30M
20B
80G->保留給團體票,這篇先不討論所謂的超賣概念。

而每個艙等可能會有不同艙等的限制:

(1) N艙是14天的票,意思是說去程與回程之間最多只能是14天,然後他可能規定不能退票改期,也就是如果說臨時有什麼事要變更行程日期或是要取消都不行。

(2) V艙也是14天的票,但他可以改期,如要取消時只需支付NT2000其餘金額可辦理退票退還。

(3) K艙他是30天的票,可改期,改票須支付手續費。

(4) M艙是年票,也就是說這票種可以訂從出發日算起至一年內間回來的機票,但訂了後不能更變行程日期。

(5) B艙也是年票,且只要在你想變更的日期有同艙等機位時可免費更改。

如果以上述假設的5種艙等的敘述應該可以看得出來對於規定限制的嚴格程度應該是N>V>K>M>B,所以邏輯上票價價格也會是相反的B>M>K>V>N

因應不同的需求,及航空公司考量一班飛機他所想要有的承載率跟收益,所以衍伸出極為複雜的計價規定,有些艙等可能會有更多不同類型的各項規定,如去回都只能訂N+N不能N+V的混艙,某些艙等的票價規定只能同點進出,要訂桃園/東京+靜岡/桃園時可能就要訂到另外的艙等去,而A家航空公司是這樣,B家的規定有不一樣,今天看是這樣,也許隔天因為票種規定改了,或是進到了所謂30天前要開票的日期的票種,又要變成另外一種訂法;當然這些都只是假設的舉例,真正的票種規定無限多種,我也不懂,因為我也不是航空公司的人也不是專業的票務人員。

這樣的票價規定在航空公司官網也是一樣的,就像下圖右邊的艙等是去程B艙回程S艙,而每一種的票價如有顏色框框的那四欄,所有的條件都是不同的。

#截圖至長榮航空網站

機票1.jpg

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所需要的艙等規定不一,但是站在一般只是出國旅遊客人角度,這些規定看似沒什麼意義,一般的客人如果只是要去個5天的大阪,說實在的這些票種的規定沒什麼差(但真的遇到有事要變更取消時就有差了),只要從低價開始訂就好,所以一般機位也是從便宜的艙等開始滿,而且機位是全世界的人都在訂的,不代表我現在所看的機位等到真正要訂的時候還有的艙等是不是一樣,而現在沒有低艙等的票價,也難保會不會有人先吃位子後又取消,然後低艙等的位子又放出來,而在我們跟普通客人解釋時卻又很難去解釋:

客:怎麼會價錢不一樣

答:現在因為便宜的艙等滿,所以只能訂較高的艙等。

客:商務艙嗎?

答:不是...

答:因為原本的是14天的票的艙等,但現在都只剩下30天票的艙等。

客:但我只有要去五天啊

遇到這種事情是不是很難去做解釋...

就因為上述的那種票價變化,所以可能在飛機上坐在你旁邊的人,跟你一樣是做經濟艙,跟你一樣的出發地一樣的目的地,但買的機票確是不一樣的價錢。

其實這樣的邏輯也一樣適用在現在所謂的廉價航空上面,一樣的廉價航空的票價也分了有無選位有無餐食、有沒有先包含托運行李、可不可以改日期這些有的沒的規定;坦白說講得直接一點,每次看到新聞的那些刁民說的廉航的取消規定不合理,人家規定就是那樣啊,想要那些彈性,明明就有12,000的票不買,偏偏要買5,000元的票再來說不合理。

#截圖至香草航空網站

機票2.jpg

來到文章的後段,其實我也沒辦法解釋航空公司對於機票的定價邏輯,機票的定價策略是一種供需問題,延伸到最近有時候會遇到像是阿聯酋航空的定價邏輯,阿聯酋航空從桃園直飛杜拜,再由杜拜可轉機延伸到後段非常多的航點,但往往會發現有時候當航空公司在做促銷票時桃園/杜拜/歐洲/杜拜/桃園的票價可能比桃園/杜拜/桃園的票價還要便宜,站在一般消費者的觀點這一點都不合邏輯,但這是一般消費者的觀點只用距離來判斷的票價邏輯;同樣的概念也會常常看到在台灣一些遊歐洲討論版上所討論的,買從大阪/桃園/歐洲的來回機票再加上桃園/大阪的廉航機票反而比直接買桃園/歐洲的直飛機票便宜,但這樣複雜的行程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就要依每個人對於時間的所求跟風險的承受程度而定了。

套一句最近一位同事在網路上說的『我超討厭被問跟你買有比較便宜嗎』;其實自從入了旅行社這行,我就不太喜歡幫朋友處理單純機票或是很簡單的機+酒的問題,除非我知道這朋友是完全的信任我,因為我沒有辦法告訴你我買的一定是便宜的;先不討論服務是有價的議題,因為光機票本身,就是一個很有趣的東西,不能用之前曾經的票價,或是其他人買多少錢的票價來判定這一切,不能理解的朋友到頭來就變不是朋友了。

機票這東西早買也不代表100%最便宜,因為票價隨時可能會因為航空公司的政策變化做調漲或調降,只有所謂早買早心安,心安的意思是說在自己認為合理可接受的價錢下敲定行程的規劃。

所以最後一句,在旅遊中預算考量的確是一環,但我認為不要完全追求最低的票價,而是尋找認為合理的價格得到想要的旅遊目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ney&Kar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